真菌外耳道炎主要的病因是真菌感染而致的,特別是在濕度大和溫度高的地方。常見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原因有游泳、全身性慢性疾病、抗生素不正確使用等等?;加姓婢酝舛姥椎呐笥?,一般會出現(xiàn)耳朵發(fā)癢和悶脹的感覺,并且還有可能會有少量分泌物出現(xiàn)。
真菌性外耳道炎病因:
在自然界中存在種類繁多的真菌,尤其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孳生繁殖更快。一些真菌侵犯人的外耳道,在下列情況可為外耳道真菌病的致病因素:
1. 正常人的外耳道處于略偏酸性的環(huán)境,如由于耳內(nèi)進水或不適當?shù)赜盟?,改變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的孳生。
2. 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癥,中耳炎流出膿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積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繁殖。
3. 全身性慢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長期大劑量應(yīng)用抗生素,都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條件。
4. 近年來抗生素的不正確使用和濫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機會。
外耳道真菌病常見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線菌、青霉菌等。來自CADIS一組資料報道4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中,近平滑念珠菌占42.9% ,黑曲菌為35.7%,40%的人發(fā)病前用過抗生素。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癥狀:
1.早期會有耳內(nèi)發(fā)癢或奇癢及悶脹感,有少量水樣分泌物。
2.若因炎癥使脫落的上皮與菌絲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蓋在鼓膜表面,則可出現(xiàn)聽力減退及耳鳴。
3.若有細菌感染,則可引起外耳道腫脹、疼痛及流膿。
4.檢查時多見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黃色或者煙灰色霉苔,其狀如薄膜或粉絲,甚似發(fā)霉。揭去苔膜,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腫脹,表面輕度糜爛或有少量滲血。將霉苔置于載玻片上,滴加少許10%氫氧化鉀溶液,蓋妥并適當加溫,若于顯微鏡下見到菌絲體或芽胞狀物,即可明確診斷。
清洗和治療:外耳道炎的治療一般是1%~2%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內(nèi), 必要時給抗菌藥物及鎮(zhèn)痛藥,局部熱敷、理療或普魯卡因封閉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最常見癥狀是起結(jié)痂。取出結(jié)痂后,要涂抗真菌藥膏,口服抗真菌的藥物治療。建議患者到醫(yī)院耳鼻喉科詳細檢查,明確診斷后,規(guī)律治療,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