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城市當(dāng)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不同的食物。在中國,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個大菜系,養(yǎng)出了不同的人。潮汕菜,是南方的一種菜系。很多的人非常的喜歡潮汕菜。到南方旅行的話,一定會品嘗各種潮汕菜。但是大家知道潮汕菜最出名的菜是什么嗎?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出名的潮汕菜。
潮州鹵水,其主要配方跟全中國鹵味大體相同,區(qū)別在于其熱衷鹵的材料和火候。潮州人選擇的材料是獅頭鵝。這種頭部突起狀若獅頭的鵝,體型碩大,幾近鴕鳥,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有養(yǎng),是農(nóng)民收入的一大來源,地位近于四川農(nóng)民養(yǎng)的豬。獅頭鵝最受歡迎的部位是頭,掌,翼,腸,余下的部位連墊碟子底的份都沒有(墊碟子的是鹵豆腐),用一位潮州朋友的話來說,鵝肉的正確用途是“拿給民工炒菜去”。潮州人理想中的鵝,應(yīng)當(dāng)是沒有身體,只有頭和四肢以及腹中脆脆的鵝腸的怪物。獅頭鵝最美味的地方是鵝頭及鵝頭連帶的鵝頸,你無法想像這里的皮如豬皮那么厚那么肥美,同時絲毫不覺油膩。
潮州鹵水配的醬料是一小碟放了蒜蓉的白醋。
熱鑊薄殼
很多外地人愛上潮菜,都是從一碟熱辣鮮美的炒薄殼開始。薄殼是一種殼極薄,味極鮮的貝殼,其結(jié)構(gòu)很像女人們愛磕的葵瓜子,所以別名海瓜子。薄殼跟瓜子一樣,吃的不是內(nèi)容,是個味兒。新鮮的薄殼倒入熱油之中,翻炒數(shù)下,貝殼便打開,可以看到內(nèi)里一小點嫩黃的貝殼肉,趕上肥美的季節(jié),那肉還帶點子紅色,可以算做是膏。炒薄殼必配一種叫“金不換”的香草,這種香草與薄殼的香味天然融合,儼然已經(jīng)成為薄殼的一部分。炒薄殼而無“金不換”,猶如吸煙無火,不吃也罷。吃薄殼跟磕瓜子一樣會上癮,令人停不住叫了一碟又碟,吃到最后不見人,只見一堆殼,潮州人謂之“薄殼山”。
薄殼不是昂貴的貝殼,出產(chǎn)的季節(jié),每斤5元以下。但過了季,或者離潮州太遠(yuǎn)就沒有得吃——這是一道大多數(shù)時候使人處在相思狀態(tài)的菜。面對失望的客人,餐廳老板往往建議選擇來一碟“大頭”,一種看上去有些像薄殼的貝殼,但已經(jīng)失卻了大部分鮮美,而且肉一炒就死了,感覺像在吃貝殼干。不吃也罷。
魚飯魚飯,顧名思義,是把魚當(dāng)飯。這跟臘肉咸菜一樣,是起源于食物保存方式的菜式,乃潮州人民趁冰箱沒有發(fā)明之前發(fā)明的一大美味。漁民出海,還來不及回到家,船上的魚就可能壞了,怎么辦?當(dāng)即在船上燒起一大鍋水,加點鹽,將魚裝在竹簍里,一簍一簍放進水里煮熟,然后在表面撒一層粗粒的海鹽,這就是馳名潮汕地區(qū)的魚飯。經(jīng)常被拿來做魚飯的是巴朗魚,大約一塊錢一條,日本人叫這種魚叫秋刀魚,叫秋刀魚之后的巴朗魚,價格是之前的20倍以上。魚飯重要特點就是魚肉雪白結(jié)實,置于舌上,魚肉纖維絲絲縷縷,清晰可感。
配魚飯的是潮州特有的醬料——豆醬,據(jù)說此醬跟魚飯的味道特別相合。一試果然。這種簡潔的烹制和享用海鮮的方式令潮州菜充滿士大夫的文人氣質(zhì),即使在街邊大排檔小酌亦不失優(yōu)雅。尤其是演奏著名喚“弦絲”的潮州音樂的時候。
香煎蠔仔烙
吃過生蠔或者蠔的任何一種形式的人都知道蠔的鮮美,不須我挖空心思來寫。潮州人對蠔的經(jīng)典吃法是做成“煎餅”,蠔仔(注意這個“仔”字,越小的蠔口0感越嫩)加地瓜粉漿,雞蛋液在鐵板上香香地煎制而成,外面香脆而內(nèi)里熱嫩。最羨慕潮州人的不是他們有蠔吃,有蠔仔烙吃,而是他們時時在吃,作為一種普通早點在吃,跟馃條(也就是米粉)擺在一起,做為日常小吃在吃。[美食中國]
配蠔仔烙的醬料是魚露。何謂魚露?醬油是什么釀制的?黃豆。魚露是小魚釀制的醬油。想像一下這叫“魚露”的醬油有多鮮美吧。
著名作家金敬邁說:潮州人民,優(yōu)秀民族啊!做出來的肉丸,丟到地上可以跳13下。哪個地方可以做出跳13下的肉丸
跳13下的秘訣是肉不是絞碎或剁碎的,是用人手掄了大鐵棍捶松的,順著肉的纖維捶,纖維不斷,故有彈性。跳13下的肉丸,有豬肉、魚肉、牛肉,最出名的是牛肉丸,要知道什么感覺叫“彈牙”,從熱騰騰的火鍋里面夾一粒牛肉丸來試試。
要體味世界上甜之極致,可以試試潮州甜品的白果芋泥。先將芋頭蒸熟,然后搗成芋泥,加大量的白糖豬油,少量的清水,用文火熬,一邊熬一邊攪動,直到白糖芋泥豬油已經(jīng)充分結(jié)合,可以看得到結(jié)晶狀的芋泥,這樣的“結(jié)晶”好像顆顆都有生命一樣,在舌唇之間滑動震顫。潮州的喜席必有頭尾兩道甜菜,稱為“頭尾甜”,白果芋泥一般是“尾甜”。
具有節(jié)奏感的功夫茶
看潮州菜館正宗與否,不僅僅看有沒有功夫茶,還要看功夫茶上的時候?qū)Σ粚?。沖泡潮州功夫茶的是半發(fā)酵的烏龍茶,最好是鳳凰山的鳳凰單叢,其茶味清冽,提神醒腦助消化。通常,食罷海鮮腥騷的時候,干掉一碗甜到極點的甜品時候,吃得有些飽了缺乏戰(zhàn)斗力的時候,就是上功夫茶的時候。店家會捧了一個茶盤,上面放了若干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瓷杯,杯中便是剛沖泡出來的功夫茶,每人平均兩杯,可以根據(jù)各人需要,有的三杯,有的一杯。飲罷將杯放回茶盤——功夫茶是不認(rèn)杯的,店家自然會用滾水燙過杯下輪再上。優(yōu)秀的潮州菜館懂得拿捏上功夫茶的時機,一場正規(guī)的潮州菜飯局是用功夫茶來區(qū)分段落,把握節(jié)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