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馮友蘭的三個字:“不著急”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80歲時開始動手寫《中國哲學史新編》,于95歲高齡時完成這部7卷本的皇皇巨著,令人嘖嘖稱奇。
馮友蘭的哲學思想在國內(nèi)外都有重大影響,這里僅舉一例。
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自稱是“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的“三無”女士,人稱“冰公主”。她深受馮友蘭哲學思想的影響,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使我重新找回內(nèi)心平靜的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晚年時,曾有人向他請教養(yǎng)生之道。老人沉吟半響,緩緩地說了三個字:“不著急?!?
馮老將“不著急”的養(yǎng)生之道,貫穿于自己的修身養(yǎng)性和學術(shù)研究之中,向往進入一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人們形容馮友蘭“視其色如春陽之溫,聽其言如時雨之滴”。在耄耋之年,他目近失明,耳近失聰,而學術(shù)活動卻一刻未停??梢?,馮老的“不著急”,不是生命鐘擺的停歇和遲緩,而是對生命長度和寬度的拓展。
2、方成的一個字:“忙”
著名漫畫家方成,年近90歲,看外表像60來歲,聽說話像50來歲,思維敏捷恐怕很多40來歲的人也比不上。他童心未泯,不知老之已至,每天清晨5時起床,整天忙忙碌碌、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不止,還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到處轉(zhuǎn)悠。他給自己畫了一幅漫畫像,并附了一首風趣幽默的打油詩:“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畫畫寫文章,養(yǎng)生就靠一個字:忙!”有人開玩笑說:“要是方成活不過100歲,肯定是老天爺犯糊涂了!”
有些退下來的老同志,感嘆自己成了“三等公民”:等吃、等喝、等死。整天唉聲嘆氣、無所事事,這樣對于身心健康大為不利。
有很多人的確是因為“忙”,才少病少惱,身健心安。他們體會到:在“忙”中,有數(shù)不清的樂趣;在“忙”中,有無限的喜悅;在“忙”中,能安身立命。總之,“忙”,是人生康樂的最佳營養(yǎng)劑。
3、袁曉園的四個字:“順其自然”
袁曉園舉世聞名,不是因為她四妹袁靜在解放初寫了一本風行一時的小說《新兒女英雄傳》,也不是因為她三妹的女兒瓊瑤是我國臺灣的著名小說家,而是因為她本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袁曉園出身翰苑之家,工詩詞,善書畫,喜交友。青年時代,她沖破封建家庭樊籬,只身赴法國勤工儉學;上世紀40年代,她成為我國第一位女外交官;70年代,她作為著名美籍華人學者第一個率團訪華,受到黨和國家多位領(lǐng)導人接見;80年代,她毅然放棄美籍,別子還鄉(xiāng),葉落歸根。
她100歲時,在中央美術(shù)館展出自己創(chuàng)作的100幅書畫作品,前來祝賀、觀賞者人頭攢動,劉延東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
她101歲時,在古都南京創(chuàng)辦了袁曉園藝術(shù)館。我和新中國新一任駐美大使柴澤民,陳毅元帥之子、中國對外友好協(xié)會會長陳昊蘇等,應邀前往祝賀。袁曉園與前來祝賀的人們親切交談,并翩翩起舞。
袁曉園贈我一幀七絕橫幅:
不拜耶穌不參禪,不信氣功不練拳。
人間哪有不老藥,順其自然過百年。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提到“天人合一,順應自然”,是養(yǎng)生的重要原則。袁曉園的養(yǎng)生之道,正可概括為四個大字,就是“順其自然”。
4、馬寅初的兩個字:“從容”
“若無他故,我必活百年。”這是我國著名人口學家、經(jīng)濟學家和教育家馬寅初先生說的一句“狂言”。事實上,馬老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百歲高齡。
馬老能頤養(yǎng)高齡的長壽秘訣主要是:內(nèi)養(yǎng)外練達天年。這里主要講講他的“內(nèi)養(yǎng)”功夫,就是“從容”二字。
馬老大半生歷經(jīng)坎坷,卻始終微笑看待世態(tài)炎涼,坦蕩面對宦海沉浮。當年,任北大校長的馬老,聽到被撤職的消息,只是“喔”了一聲。二十多年后,當聽到被平反的消息,他也只是“喔”了一聲。他的這種修養(yǎng)、氣度,的確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有副對聯(lián)說得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泵鞔B(yǎng)生學家呂坤在《呻吟語》中說:“天地萬物之理,皆始于從容,而卒于急促?!泵绹t(yī)學教授威迪安特經(jīng)過多年研究,也得出如下結(jié)論:古今長壽者皆從容。北宋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程頤的一首七律:“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更是道出了“從容”二字對于修身養(yǎng)性的極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