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區(qū)的黃酒差異不同,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很少會見到,一般黃酒都是用來做菜的,所以變成了一種調(diào)味料,其實黃酒也可以當(dāng)成酒來喝,而且黃酒的歷史和黃酒的功效也是很豐富的,一般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而且經(jīng)過糧食釀制而成,不容易醉,而且酒量不高,味道喝起來開胃爽口,并且有著提神的功效。
黃酒是我國的特產(chǎn),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酒之一。歷代勞動人民的豐富釀酒經(jīng)驗,使黃酒質(zhì)量達(dá)到了較高水平。紹興酒是我國名酒中最古老的黃酒品種。
關(guān)于黃酒的由來有一段歷史。
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滅亡后,越王勾踐他臥薪嘗膽,發(fā)奮圖強,而吳王夫差好戰(zhàn)荒淫,使國庫匾乏,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周敬王三十八年,夫差赴黃池(河南封丘西南)和諸候會盟,準(zhǔn)備與晉國爭霸。勾踐偵知吳國都城姑蘇(蘇州)空虛,決定興兵復(fù)仇。出征將士列隊于會稽江畔,勾踐向送行的眾父老鄉(xiāng)親說:“此次興兵,誓要滅吳,否則定不生還?!币焕险攉I(xiàn)上章州紹興酒數(shù)壇。勾踐為了讓出征將士共同分享全國人民的心意,吩咐軍士,將酒抬到會稽河上游,傾注河中。頓時會稽河水放出酒香。勾踐敬了天地后,就與眾將士共飲會稽河水。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吳國兵敗,夫差自刎身死。勾踐凱旋班師回越,君民同慶,共飲葷醒。會稽河也稱章醛河,河的上流有源泉,長年流水。遇旱年,諸河干涸,唯有這條河流水不止。章醛又稱為“越酒”,直至清代時還稱此名。
釀造黃酒的工藝很考究。做酒須先和百藥,于農(nóng)歷六月六日采制野菊花,用藥渣(中藥煎熬后的殘渣)、麥子和制酒曲(稱采曲子),把籽粒飽滿的酒谷煮成粥狀連同曲子一起入缸加涼開水封閉發(fā)酵,釀至40天以后即成。通常用粗籮或竹罩插入酒米過濾,煮沸即可飲用,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謂的“篩酒”的由來。篩過煮沸的黃酒顏色黃亮,甘醉清香,兼有微微的酸苦之味,喝起來開胃爽口,提神遣興,使人大長精神,收麥季節(jié)喝黃酒則更有消暑解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