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冬病”的人多屬于陽虛體質,根據(jù)“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伏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jīng)絡,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其實,除了在醫(yī)院貼伏貼等一些傳統(tǒng)療法以外,也有一些冬病夏治的居家自療法既與伏貼療效相當又簡便易學方便操作。
冬病夏飲——煲湯理療虛寒型腹瀉
虛寒性腹瀉病人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病癥之一。除了貼敷以外,有些對膏藥過敏的患者更不妨試試二姜豬肚湯,無需中藥配伍,就能達到滋補養(yǎng)身的療效。
先將豬肚用醋泡去腥,然后洗凈切絲,配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一起放入罐內煮熟,放入食鹽3~5克,空腹食用。該療法對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及面黃體瘦乏力等有一定作用。
專家提示:如果飲用后身體溫潤舒適,就不需要多食。初次食用身體虛冷無改變,可隔三岔五再次食用,直到身體舒適輕松或者找中醫(yī)師進一步調理。
冬病夏按——足浴應對哮喘及便秘
伏天人體經(jīng)絡之氣相對流暢,穴位較為敏感。對于冬季易發(fā)哮喘及寒性便秘的老病號,可以在家進行足浴按摩,能刺激經(jīng)絡,使身體陽氣充實,驅散體內寒凝之氣。
取熱水泡腳,同時用手緩慢、連貫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后腳心,直至發(fā)熱為止。這種方法對于哮喘、寒性便秘有輔助治療作用。也可配合按摩足底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等,按摩力度忌過重。
專家提示:患嚴重心肌梗死、皮膚破損或高血壓患者不宜足浴。飯前、飯后30分鐘不宜足浴。
冬病夏灸——熏艾緩解虛寒型胃痛
三伏貼的另一個適應癥虛寒性胃痛多因身體陽虛、胃失溫煦導致。居家可用艾灸自我保健。
足三里是胃經(jīng)保健的重要穴位。俗語稱“灸一次足三里,勝補一只老母雞”。胃寒怕冷的人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條熏熏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艾灸時,要注意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皮膚感覺舒適為佳,每次15分鐘,每天一次,連用兩周。
專家提示: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側一橫指處)。夜里睡覺頭、腳、腹部要注意保暖,入伏后受涼也會招致疾患“秋后算賬”。